本报讯(记者 余 果 通讯员 赵阳飞)香椿本是春天才有的一道美食,但河津市小梁乡马家庄村的香椿栽培基地却凭借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隆冬时节培育出光润油亮的香椿嫩芽,遭到顾客喜爱。眼下,大棚香椿正值采摘旺季,每天都有大批香椿嫩芽被运往西安、北京、上海等地,让接近新年的商场上“椿”意浓浓。
室外先闻香,入棚又见绿,温室大棚里“椿”意浓浓。在马家庄村的香椿温室大棚内,一行行香椿树栽种得鳞次栉比,枝头上的嫩芽油绿中透出微红,长势喜人,生机盎然。乡民们正小心谨慎采收新鲜的香椿芽,接着进行分拣、包装,预备销往各地商场。自进入1月香椿成熟期以来,每天销量达五十公斤左右,每公斤卖到56元左右。
香椿被誉为“树上蔬菜”,以其养分丰厚、香味浓郁而备受顾客喜爱,但因季节性强、供给期短难以满意商场需求。一般香椿只能在三四月份上市,这就造成了1月至3月的香椿商场空白期。2023年,马家庄村村“两委”安身本村实践,紧盯商场需求,活跃调整工业系统,出资130余万元,建造占地10余亩的5座温室大棚,引进山东红油香椿苗进行试种,经过托付能人大户合作社运营、村团体监管、收益分红的运营形式,让香椿在冬天成长发芽,一起流通50余亩土地建造香椿育苗基地。
马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喜荣说:“村庄复兴,关键是工业复兴。现在育苗基地每个棚内育苗4万株,5个棚算计20万株,每年可完成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减去育苗本钱及人工工资等开支,每年可为村团体增收15万元以上。下一步,咱们方案扩展育苗基地带动乡民栽培香椿苗,完成自种自销,拓展农人增收途径,壮大村团体经济,助力村庄复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一切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答应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标示清晰来历,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著作,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意图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附和其观念和对其真实性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