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仕水矴步 :乡下的才智,文明的沧海遗珠。高的石墩:白色花岗石;低的石墩:青石(辉绿岩)。
④矴步形若琴键,呈韵律美,行走其上,常见游人吟唱之激动。块块条石在年月冲刷下,出现陈旧之光泽,似乎溪水中的一串省略号。
矴(dng)步也称碇埠或碇步,英文译为“step-stone bridge”,也有译为“piano bridge”,却也形象。
矴步虽是由看似粗陋的过溪石块堆砌,却是“桥梁的雏形”,多建于水面宽广、水流缓慢的山间浅溪,便利过溪涉水。
具体地说,矴步是将大石块凿成条块状,固定在溪水浅滩,尽管粗糙不齐,可是摆放成行,深扎在水中,条石间留有平等空地,溪水川流而过,行人则从石块上拾步而行。当然,碰到洪水,河水上涨,也会吞没矴步,就不能行走了。
在浙南山区,溪水交织,矴步甚为常见,除了廊桥和公路桥外,以往过溪多靠碇步,虽有偶然落入水中的阅历,但谈不上风险;不过遇到大雨,水漫过矴步,只能脱下鞋,裹裤脚,小心谨慎地踏过矴步,也就险象环生,偶然也会听到有人被洪水冲走的凶讯。
仕水矴步坐落浙江省泰顺县仕阳镇溪东村,是我国现在报导最长的一条矴步,架设于平整宽广、水流陡峭的溪水上,但却“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条矴步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成于清嘉庆25年(1820年),全长133米,共223齿,每齿分凹凸两级,别离约为1米和0.78米,每齿相距0.6米,可供两人平行过往。为维护石碇,埠上下两边河滩均用卵石铺砌,滩中每隔数十米深埋木桩,以横木相连构成“井”字形,用以加固滩基。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仕水矴步每齿分凹凸两级、是非两色,高的石墩原料是白色的花岗石,低的石料是青石(辉绿岩),这种色彩与石质的调配,不只漂亮,更可使夜行者借弱小月光就能畅行无阻,而在涨水时,行人也可明晰看见石块外表,还涵义“石取其坚,计永年也;色取其白,照利涉也”。
跟着年代的开展,桥梁的遍及,矴步的交通效果已日渐式微,但矴步蕴含着先民的才智和深沉的文明内在,特别在明澈的山溪间,矴步美丽的形状无疑是共同的景象,其旅行价值越来越杰出。
特别是新年期间,在矴步上舞龙,不愧为民间艺术与大地景象融合的绝唱。在锣鼓、唢呐的配乐下,龙在矴步上摇动翻身,龙体触摸水面,人位轮番,龙戏珠,龙戏水,珠水融合,精彩纷呈,足以博览乡土风情。
2006年,仕水矴步被颁发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融天然与文明的丰厚内在,成为重要的旅行景点。
2003年7月29日,谢晋导演到泰顺调查廊桥和矴步,为电影《村庄女教师》寻景。谢导对矴步尤感兴趣,他说:“远远望去,每条碇步就犹如一排排钢琴键”,矴步也似“琴桥”。因而,他还计划将《村庄女教师》更名为《琴桥悠悠》,惋惜,因为资金问题,该电影终究没有拍照。不然,仕水矴步早就名扬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