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案例Engineering case
“千万工程”20周年·桐乡和美乡村行——墅丰村的新“丰”景
添加时间: 2024-10-09 08:21:16 来源:爱体育app官网登录入口

  开栏语:2003年6月5日,在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序幕,一场由表及里、深层变革的乡村革命由此开启。

  从农村环境整改治理到两新工程,从美丽乡村建设到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千万工程”在代际更迭中不断深化,描绘出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新画卷。

  20年久久为功,20年乡村蝶变。在“千万工程”启动20周年之际,推出“向未来 奔共富 桐乡和美乡村行”栏目。

  我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用镜头记录发展、用笔触感悟变迁,让我们通过这场跨越20年的美丽叙事,一“桐”观乡村之变,品乡村之美,见乡村之未来!

  穿过桐乡市区后向西而行,路两旁水杉遮蔽,再穿过树荫与黛瓦白墙碰个照面,就来到了石门镇墅丰村有名的“村中村”——“子恺漫画村”。

  这里,统一风格的农家小院排列错落有致,屋边围起整齐划一的小篱笆,里面种着百日菊、紫玉兰、千日红、马鞭草,还有诱人的甜柿,而道路两旁则间隔种着松树、柳树、樟树等,整个村子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看头不断,节假日游人如织,漫画教学、红色研学、网络课堂等业态在这里应有尽有。去年,墅丰村累计接待游客3.4万人次。

  然而,20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幅光景。那时候的墅丰村依靠传统农业讨生活,是桐乡经济较为薄弱的行政村之一。

  从籍籍无名的“落后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墅丰村的蝶变密码源于四个字——“千万工程”。

  2000年11月,墅社村和兴丰村这两个位于石门镇北部的村庄合并了,两村各取一个字,墅丰村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别看墅丰村现在是家喻户晓的“网红村”,早年前就一个字——“穷”,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穷则变,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很长一段时期,墅丰村深受粗放式发展之苦,家家户户基本都养猪、养鸭,弄得村里臭气熏天。最令人头疼的还是湖羊交易市场。

  桐乡是湖羊重点产区,当时石门镇的湖羊交易市场就坐落在墅丰村。市场设在一间闲置预制板厂房,设施十分简陋,只在地上挖个坑做简易处理池,用于临时存放处理下来的废弃物,气味难闻、苍蝇乱飞。虽然不少村民靠着羊生意赚了一些钱,但其实就像别人说的“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

  2003年,“千万工程”开始了,借着这股东风,墅丰村从环境整治入手,逐步腾退猪圈、鸭棚,并对湖羊交易市场进行了改造提升,朱家角小组还建起了种鸭养殖基地,一系列整治下来,村庄明显清爽了不少。

  那段时间,村里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土地平整,把原来高低的不平、零星破碎的“箱子田”整理成标准农田,到2006年的时候,全村近5000亩耕地全部完成平整,不仅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美化了农房周边的环境。

  就在土地平整完后不久,村里开始了新村点集聚建设,新村点的名字定为“墅丰家园”,村民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联排和单套别墅两种户型,三层楼的房子,十分洋气。

  当时,费家浜小组的费财富一家是最早的迁入户。费财富说:“我一个种田的,这辈子还能住上别墅,放到从前想都不敢想。”

  原先,土地就在家家户户门前,新村集聚之后,村民们远离了原先的土地,土地流转工作顺势开展。

  2008年,费家浜、寺后头、庙后头小组率先开始了土地流转,这些土地有的流转给了种粮大户,有的流转给了种葡萄、柿子、蓝莓的大户。

  土地流转,也“转”出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农民的双手从土里解放出来,有的自己做起了小生意,有的去外面务工,或者就在承包大户那里打零工,总之赚得比种地更多更轻松。

  看到有了好处,很多村民主动到村里说要流转土地,现在,墅丰村的土地流转率已经将近100%。

  十年一瞬,时间的齿轮转动至2013年时,墅丰村变得更靓、更美了。步入新阶段,墅丰村开始从“建设”农村向“经营”农村转变。

  怎么转?“我想到了发展乡村旅游,希望墅丰村能走上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不过说实话,我虽然信心很足,但具体怎么干,心里还没谱。”2014年,刚刚上任墅丰村党委书记的窦国勇坦言。

  2015年年初,桐乡提出了在桐乡市建设庄园经济与古镇旅游互补的规划,墅丰村的沈家墩成了桐乡市打造庄园经济样板的首个试点。“我心想,这会算是赶上趟了。”窦国勇暗暗庆幸。

  沈家墩是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自然村落,原有住户40多户,随着新村集聚和自然搬迁,到2015年时还剩18户长住户。少了人气,很多农房红砖、杂草丛生。

  经过村两委班子的前期规划,墅丰村在这一年7月召集沈家墩村民召开了大会,第一次听到“庭院经济”这个新名词,村民们不免有些犹豫,担心延续一辈子的生活小习惯会被打乱。

  村里便向村民们承诺,大到房屋外立面的改造,细到种一棵树、一株草,都会和大家一起商量着干。有了这份承诺,大家悬着的心有些放下了。

  两个月后,沈家墩庭院经济项目开始实施,沈家墩迎来了新生。举几个例子:农户房前屋后的菜园围起了竹编篱笆;废弃水塔被建成了观赏风车;田里放上了稻草扎成的黄牛、犁车、儿童,特别有意境,原先破旧的古村落重新“活”了起来。

  变化也体现在村民的态度上。“以前我去沈家墩走访,村民们不是诉苦就是埋怨,后来再去,大伙儿都说村里这事儿办得好。”窦国勇回忆道。

  沈家墩成了桐乡庭院经济的样板,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团队来参观,集采摘、餐饮等于一体的新天泽农庄也在那一年热闹开张了。

  2017年,浙江省开始推进“万村景区化”,这是“千万工程”的深化,也是墅丰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又一次机遇。

  “怎么样让村庄更美,人气更旺?”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村两委班子经过讨论,并多次询问村民的想法和意见,决定种植一些既能观赏又能创收,既方便管理,又不会破坏土壤结构的经济作物,发展采摘游。

  最终,村里决定引进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亚林36号”柿子(太秋甜柿)。引进后,甜柿首先在村集体的100多亩土地上进行了试种,为了普及新品种,村里还自掏腰包购买了一批柿子苗分发给村民,鼓励大家在房前屋后栽种,让产业延伸至家家户户。

  2020年,甜柿首次开采,“脆似苹果、汁多如梨、甜胜蜜瓜”的甜柿一上市就广受好评,每斤可以卖到36元,当年每亩就产生了2万元的效益,村民们乐开了花。

  现在全村的甜柿种植培养面积超过1000亩,还形成了多个颇具规模的甜柿种植基地。接下来,墅丰村还将力争打造成为以甜柿为主导产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让甜柿成为墅丰村的致富果。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墅丰村是一年一个样,2019年开始变得尤其快。

  2019年4月,桐乡农业经济开发区揭牌成立,墅丰村就处在农开区的核心区。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依托这一区位优势,这些年,墅丰村成功招引种多个数字农业项目入驻,就此翻开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蝶变跃升的崭新篇章。

  同样在2019年,桐乡市美丽乡村精品线——“果菊飘香子恺路”开始建设。这条精品线个行政村,而作为这条线路上的重要节点之一,沈家墩又入选了。

  “千万工程”不是“千村一面”,而是“千村千面”“万村万象”,为了凸显特色,墅丰村请出了“丰子恺”老先生。

  在建设过程中,墅丰村以丰子恺漫画为特色IP,在沈家墩植入了庭院菊海和漫画小品元素,打造了一个集漫画文创和研学为主题的“子恺漫画村”,活脱脱把漫画场景还原到现实中了,目之所及,既有风雅,也有新意。

  2020年,“果菊飘香子恺路”正式亮相,在嘉兴市7条美丽乡村精品线的PK中拿下了一等奖,于是,“子恺漫画村”彻底“出圈”了,成了大家口中的“网红村”,来“打卡”的人一茬接一茬。

  “听到外界的夸奖之词,看到其他村投来的羡慕目光,我们的村民别提多得意了。”窦国勇表示,“子恺漫画村”不仅极大的提升了村里的颜值和知名度,还打开了增收新空间。

  彼时,墅丰村在“子恺漫画村”探索了“共享农房”模式,简言之,就是把农房前后一分为二,后面的主屋留给村民居住,前面的辅屋则按照每平方米60元的价格租给村里,村里统一用以引入各种业态。

  通过盘活这些闲置农房,“子恺漫画村”已经引入了打造子恺画校、子恺餐厅、懒度空间、不晚咖啡、青少年航空教育基地等新业态,吸引了中日交流大使晋欧,名师大家马硕山、高逸仙、单秀梅等入驻并开设工作室,丰子恺外孙宋雪君先生也会定期来这里,亲自教授子恺漫画和子恺书法艺术。

  村民沈林锋就是这里面一名受益者。沈林锋说,现在他每年光租金收入就能拿到2万多元,“环境好了、村庄美了、口袋鼓了,这笔账着实划算。”

  这两年,墅丰村荣誉不断。2021年,成功入选浙江省百个红色美丽村庄,2022年,又入选了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名单。这些名头,不仅墅丰村的新机遇,也是村民们的小确幸。

  通过一批未来乡村项目的建设,现在村里有了24小时无人超市、无人药房、共享农房、老年食堂等便民服务设施。本村60至79周岁的老人在老年食堂购买“一荤一素”只要5元,80周岁及以上老人只要3元,大家都觉得日子越过越滋润。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村里还成功建立了桐乡首个墅丰村智慧养老健康监测预警云平台系统,同时还在技术人员的推荐下联合了国内顶级科技公司共同推出了“农村全域智慧养老新模式”,为首批村里80周岁以上131位老人佩戴了智能手表,用于日常采集老人的实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等生命体征指数,并同步上传云平台,在相关服务器的加持下能够主动准确的获取老人发生意外跌倒摔伤的实时状态及位置信息。

  结合“墅丰红”先锋队24小时值班工作党员志愿者的平台监测,不但可以实时获取着老人们的日常健康指数,还在最大限度上为老人们赢得了发生意外跌倒时的救护时间,降低了发生意外伤亡的概率,让村里在外工作的老人子女能够安心,更让原本村里传统的“一对一”老人照料方式用实时数据采集、监测的数字化技术方法变成了未来可持续、现在可推广的数字乡村养老新模式。

  通过深化“千万工程”,20年来,墅丰村生产、生活、生态方式逐步优化,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呈现出一幅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高水平乡村振兴画卷。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2年,墅丰村村级经济总收入达到182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867元,较2003年的6125元翻了三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