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为国际闻名的木本粮食类经济林树种,俗称“铁杆庄稼”,高产稳产且耐干旱瘠薄。自古以来以代粮备荒、挽救饥民而备受喜爱。现代研讨证明,柿干主要成分为糖类,亩产约600千克(干重),相当于小麦产量。柿的果、叶富含多糖、单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多种功能性成分,有利于人类健康。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计算,2021年我国柿培养培育面积96.6万公顷、年产量343万吨、年产量19.16亿美元,别离占国际面积、产量和产量的93.59%、79.16%、69.74%。我国柿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国际第一位,但单产和产量却落后于国际中等水准。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部分传统主产区柿种类落后,树形巨大,办理采摘困难,加工产品低质单一,柿果价格低下,构成资源糟蹋。与国外特别是日本比较,单产和产量水平相去甚远。因而我国需要在突破性种类培育、现代培养技能、精深加工方面一起发力,首要的是突破性种类培育。
“十三五”期间,我国林科院经济林研讨所承当了国家重点研制方案的柿根底研讨和育种使命,制作了二倍体油柿和六倍体柿全基因组图谱,建立了柿属植物高效遗传转化系统,为运用现代分子育种技能展开柿种质创制和良种培育奠定了根底;一起培育出一批抗盐碱、抗寒、抗涝且与主栽甜涩柿接穗种类表现出高亲和性的砧木高抗优秀无性系。阶段性实验标明,这批优秀砧木种质可耐0.4%含盐量的土壤,而当时国内外运用的柿砧木耐盐度为0.2%以下。
我国各类盐碱地面积总计9913.3万公顷,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而大部分农作物和经济林不适宜在盐碱地培养,现在盐碱地植被根本是以生态维护为主,很少构成工业。能够猜测,高抗盐碱性砧木种类(无性系)的育成,将会大大拓宽柿未来培养培育面积,经过宜机化现代培养形式推行,柿工业将大幅完成提质增效,这对当时国家犁地非粮化土地方针下的柿工业高质量开展含义特殊。
团队现在已在河北唐山、秦皇岛、天津和新疆等地进行了小面积区试实验,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进行种类审定,并在更多盐碱地区域进行大面积推行使用。但现在该种类系列尚缺少后续专项支撑。
主张“十四五”期间,加大木本粮食柿的育种研讨力度,着力柿砧木及接穗种类抗盐碱性的根底研讨、高抗种类选育及实验演示使用。这些研讨将强力支撑村庄复兴和美丽我国建造的国家战略,为保证粮食安全发挥重要补给效果。